2010/09/13

99.08.20桃園三坑老街.客家文化館


99.08.20桃園三坑老街.客家文化館



三坑老街的入口--三坑子的起源至少可以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,最早開發的地區,首推臨近大漢溪邊的三坑一帶,直到乾隆九年(西元1744年)才有漢民移居在此,並且建立的永福宮,就是現在的三坑村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現在的黑白洗和以前前稍有不同,最初遮雨棚是較靠外的 ,因為曾被車子撞毀,因向內移了一些。 第二次則因有位老婆婆頭部撞到 ,因此又把雨棚的高度調高。黑白洗當初的規劃, 是以不破壞原始風貌為主。 故而在建築遮雨棚時 ,將其基座,至於水道側邊, 故而影響了水流 ,每逢下雨此處便會淹水 ,但這是基於保存地方文化古蹟的考量。




黑白洗的水源部分來自石門水庫的水,部分來自於泉水,水道以前比較窄。










現今三坑老街大的房屋大致上有二種:所存最多的是「步廊式街屋」不論是街屋的形式、屋頂的形式都相類似。屋內的牆以夯土塊疊砌而成,牆壁是與鄰居共用,從屋外可以看到在窗板有二個窗戶,除了有透氣功能之外,還有吊卸物品及防盜的功能。







三坑子逐漸發展成了商業街屋,當時的街屋的風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三坑街屋。




在廟前有一廣場,在三坑子以前繁華時,每天幾乎都會有茶及日用雜貨的交易。在永福宮開了三個門,所以前殿又可以稱為三川殿,而廟的屋頂又可以稱為三川脊。永福宮三川殿的屋脊採用三川脊的形式,在三川殿的屋脊上再增加的一道脊,形成了脊上加脊的景象脊的尾端翹起如分叉有如燕的尾巴一般,就是所謂的西施脊,在正脊上有雙龍及福祿壽三仙。




野戲台.










永福宮 --目前龍潭地區共七座祭祀三官大帝之廟宇,明顯地陳述這個地方民間宗教信仰的特質。
永福宮為二坑子地區的信仰中心,建於乾隆五十六年,主祀客家守護神三山國王爺,重修時主祀改為三官大帝,迄今香火鼎盛。   永福宮早期雖經四次的遷移改建,其建築風格仍保有古風貌,每年元宵節有乞龜祈福儀禮,甚得信徒之歡迎。





見證歷史.




青錢第古宅除了護欄損壞之外,屋脊上有灰泥製成的鯉魚,下雨時雨水能夠順著屋簷從鯉魚口吐水出來,卻也因損壞而遭屋主丟棄了,護龍與正身的交接處,也出現了裂縫。







當初張姓的祖先在做生意時,可以說是「童叟無欺」,大家都非常的同心,有一年家鄉發生飢荒,因此私自發行「青錢」做為脤災之用,就好像鏢局有發行自己的鏢單一樣,四處流通,因為「青錢」非常有信用,到哪裡都可以對換,因此皇帝嘉許他的善舉,賜與「青錢第」之封號。







土角厝.







自行開車中山高南下:由機場系統交流道轉國道2到鶯歌,在鶯歌系統交流道轉北二高南下,在龍潭交流道下便到達龍潭的市中心。
中山高北上:在新竹系統交流道轉竹東繼續北上,到龍潭交流道下,右轉往石門水庫方向,左轉進入龍潭市中心。
北二高不論南下或北上,全都在龍潭交流道下。坐火車台鐵到中壢站下車,然後在中壢火車站前站出口對面的新竹客運站搭往龍潭的公車,若路況順利,約2、30分鐘後會進入龍潭鄉。




別具特色的建築.













第二站來到"客家文化館".




客家.




文化館外觀.




文化館二樓.




特展區.




今天展出"客家花布".




漂亮而精緻的手工包.




這可是在廁所拍的喔!




還有介紹客家樂器等.




注意看!是"胖胡"喔!







快樂國小的孩子很快樂?但願......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下您的足跡,給我一點小意見吧!